根据公开信息,家用射频美容仪市场因监管政策收紧或面临重大调整,花至、觅光等品牌若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,可能被市场淘汰。以下是综合分析:
一、监管政策趋严,三类医疗器械资质成“生死线”
明确分类与监管升级
国家药监局早在2022年3月就将射频治疗仪纳入三类医疗器械管理,要求相关产品必须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后方可生产销售。2024年3月27日进一步发布公告强化监管,明确过渡期后(原规定为2024年4月1日)未取得注册证的产品不得继续生产。
市场现状:无企业正式获证
行业困境:截至2024年4月,尚无任何品牌成功取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,进度最快的企业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。
过渡期矛盾:尽管监管明确,但2024年4月时仍有多个渠道在销售未取证的射频美容仪,市场处于“边整改边销售”的混乱状态。
二、花至、觅光等品牌的合规风险
企业申请进度存疑
觅光:自称2023年底已提交两款产品的注册申请,并有望成为首批获证企业,但截至2024年4月仍未取得证书。
花至:未在公开报道中提及具体申请进度,可能仍在筹备或审核阶段。
行业共性:医疗器械注册需经过临床试验、技术审评等复杂流程,周期可能长达1-2年,企业面临长时间不确定性。
违规销售的潜在后果
若过渡期后仍未取证,相关产品可能被禁止销售,品牌将面临下架风险、罚款甚至被列入违规名单,对市场信誉造成严重打击。
三、市场洗牌的逻辑与趋势
淘汰低端产能,集中度提升
技术门槛抬高:三类医疗器械认证要求企业具备质量管理体系、临床试验数据等,中小品牌可能因资金或技术不足退出市场。
头部优势显现:已进入终审或临床试验的品牌(如玛丽仙、觅光)可能通过合规化抢占市场份额,行业集中度或将显著提升。
消费者行为变化
信任危机:过往射频美容仪因虚假宣传、质量缺陷等问题频发,消费者对“智商税”质疑强烈。医疗器械资质将成为重要信任背书,未获证品牌可能被抛弃。
需求分化:部分消费者转向已获证的医用设备或更安全的护肤方式(如微电流、光疗),倒逼企业技术迭代。
四、未来展望:合规与创新并存
短期阵痛与长期利好
阵痛期:2024-2025年可能是行业洗牌高峰期,未合规企业逐步退出,市场竞争激烈。
规范化红利:存活下来的企业可通过合规化树立品牌壁垒,推动家用美容仪向“医疗级家用设备”转型,提升行业整体可信度。
政策与市场的博弈
监管弹性:部分地方政府可能对本地企业提供过渡期支持,但国家层面的政策方向仍是收紧。
替代技术崛起:若射频技术因监管受限,企业可能布局非侵入式抗衰技术(如脉冲光、微电流)以规避风险。
综上所述,家用射频美容仪市场正经历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的转折点,花至、觅光等品牌的合规进程直接影响其生存空间。未来市场将属于技术过硬、合规完善的头部企业,而消费者也将更注重产品的安全性与专业性。
扫码加微信
服务热线
广德市湘优精密科技有限公司
gdxyjmkj.com
Copyright © 2024-2025 广德市湘优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备案号:皖ICP备2024048706号-1